家长应如何防治校园欺凌
一、孩子被欺凌为什么不愿意告诉家长?
一项关于安徽省某小学校园欺凌的调查研究显示:面对欺凌行为时只有30.6%的学生选择告诉父母,受到欺凌不告诉教师或家长的学生占52.7%,孩子为什么宁愿自己承受欺凌的痛苦也不愿意告诉自己的家长呢?
1、家长对校园欺凌事件不恰当的反馈。在前段时间的热播剧《小舍得》中,米桃与欢欢发生矛盾,欢欢对米桃实施欺凌行为,但是在米桃的爸爸在得知此消息后却反问米桃“那你平时要是好好的,把大家关系搞好,人家会欺负你吗?”。还有一些家长在得知自己的孩子遭受欺凌后,提出一些让孩子们感到无奈的或者无效的建议,比如“你太敏感了”,“你不会打回去吗”,“别理他就好了”……长此以往孩子就会产生错误的认知:我告诉家长根本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2、为自己受到欺凌而感到羞愧。有时欺凌者攻击被欺凌者的原因往往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现状,比如残疾、长相,这种欺凌的境遇往往伴随着被欺凌者的自卑情绪。孩子害怕自己受到欺凌的原因被其他人知道,这就导致了他们几乎没有勇气告诉父母自己受到了欺凌并寻求父母的帮助。
3、害怕遭到欺凌者的报复。欺凌者会威胁或恐吓被欺凌者,营造出一种恐怖的氛围,尽管有时候欺凌者并不会采取具体的报复行动,但是在恐惧感的包围下,被欺凌者会产生“他们迟早会欺负我的,只是时间问题”的错误认知。没有在童年时期经历过这种威胁的人,很难真正的感同身受。
二、如何及时发现自己的孩子卷入校园欺凌?
家长是日常生活中与孩子接触最多的角色,最容易通过观察发现孩子的异常行为。孩子由于身心发展水平受限,在遭受到校园欺凌后不可能粉饰地毫无痕迹,因此,家长在平时与孩子相处地过程中,要多一些细心地观察。在遇到以下反常的表现时,家长应尤其重视。
1、学习成绩突然出现断崖式下滑。
2、要钱的次数比平时明显增加或者学习用品频繁无缘无故地丢失。
3、突然间不愿意与任何人沟通,一放学就将自己关进屋内。
4、在收到某人的信息或者电话时表现出明显的不安与焦虑。
5、突然间厌恶上学,表现出明显的抵抗情绪,甚至逃学。
6、上学或者放学的路线出现改变,或者路线时间突然变长。
7、上学时携带“武器”,比如棍棒甚至刀具。
8、孩子身体表面无故出现瘀伤、抓伤等人为伤痕。
三、家长应该如何预防以及干预校园欺凌?
1、防止无效干预给孩子带来二次伤害。
在得知自己的孩子欺凌别的孩子时,家长如果在没有了解情况之前直接的批评指责,孩子会觉得家长根本不理解自己,其关心与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下次还会做出欺凌别人的行为。而当得知自己的孩子被欺凌时,有的家长会让孩子检讨自己的的行为是否存在过失,还有的家长会鼓励孩子“以暴制暴”并且用成年人的方式替自己家孩子出气,这些方式都不利于解决孩子的问题,有时还会让自己的孩子陷入人际交往的恶性循环,加剧他们的痛苦。
2、花些时间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当家长的教育方式过于权威和严格时,孩子可能不会主动的跟家长交流他所经历的事件和想法。这时候家长要注意改变自己的教养方式,把孩子当作一个平等的、值得尊重的个体,与孩子交流。比如家长可以主动与孩子聊天,参与他的日常游戏,认识他们的朋友。如果你通过观察发现孩子有一些异常的举动,不妨真诚地直接询问他们的小伙伴,比如:自己家的孩子在班上的朋友多吗?自己家孩子最近跟谁发生矛盾了吗?他们都说了或做了些什么?有时候,孩子的同伴也能提供一些值得参考的信息。
3、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高自己的共情能力。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思维方式与成人有很大的差异。当发现自己孩子卷入校园欺凌事件中时,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知孩子的情绪。当孩子告诉你他被卷入欺凌时,绝不能仅给孩子提供一个简单的安慰或者建议,要走出家长的角色,进入孩子的参照框架去感受孩子的喜怒哀乐,对孩子的情感做出反应,给孩子一个具体的促进性的行动措施。如当你的孩子告诉你他因为体型瘦小而受到高年级的同学欺凌时,你可以告诉他:他们因为你体型瘦小而欺负你,你感到很害怕,你希望他们能够和你恢复正常的同学关系,或许你可以跟你的老师说说这件事情,我也会跟学校和他们的家长取得联系,在问题解决之前,我可以每天陪你上下学。
4、欺凌发生后及时干预,将伤害降到最低。
欺凌事件发生后,家长要与学校迅速联动,将发生冲突的学生暂时分开隔离,防止进一步的冲突和欺凌的发生。被欺凌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家长要增加对孩子安慰与陪伴,与孩子一起做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另一方面,家长要带着孩子参加一些良好的人际交往活动,帮助孩子重新建立对他人和学校的信心。如果欺凌事件给孩子带来了非常严重的身心问题,就要及时寻找学校或者社会上专业的机构为孩子做咨询辅导。不仅被欺凌者需要专业干预和辅导,欺凌者如果手段特别具有伤害性和侮辱性,同样需要专业的心理干预。